党员故事

首页 > 党群工作 > 党员故事 > 正文
【求学路上那些影响我的老师们38】肖祎平:“你的工作就是打好基础,做好科研”
作者:翁权康  编辑:刘园美   发布时间:2023-10-15  发布来源:经济学院    浏览次数:

讲述人:肖祎平,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讲师

记录人: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科技12201班学生,荣思芸


大四那年,我幸运的获得了学校的保研资格,在选择导师的时候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带我毕业论文的刘新卫教授,他不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,更是我的人生导师。

我是在大三的《计量经济学》选修课上认识刘老师的,那时我学的管理专业,却对偏数理的经济学更感兴趣,所以选修了这门课程。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,许多数学推导过程对当时数学基础并不好的我来说很晦涩难懂,但刘老师总能慢条斯理地从最基础的数学、统计知识着手,循序渐进、层层深入,让我知道简单的软件操作背后蕴含着严密的理论逻辑,也让我为刘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所折服。

之后选毕业论文导师的时候,许多同学对刘老师避之不及,因为他出的论文题目都很难,但我却完全不担心,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肯用心学,刘老师一定能够帮我克服那些困难。事实也证明如此,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,刘老师都细心、耐心的为我讲解方法,他总说“不要怕,你就将论文看作一个大一点儿的应用题”,终于,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论文并获评省级优秀毕业论文。同时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深刻的感受到刘老师知识的渊博、为人的亲和、工作的敬业。

保研后,我顺理成章地选择刘老师作为我的导师。他对我的要求高于学院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,也为我精心制定了培养计划,考虑到我对经济学更感兴趣,他专门联系经济学院、数学学院的同事,让我去旁听相关课程;在论文写作过程中,他鼓励我与经济学院、数学学院的同学合作,他说“做科研就是要合作,这样才有思想的碰撞,才能优势互补”;别的老师可能会将报销、改试卷等琐事交给学生处理,但刘老师从来不让我处理这些杂事,他总说“这些是我自己的工作,你的工作就是打好基础,做好科研”。生活上,刘老师也给了我非常重要的指导,我记得第一次、也是最后一次和刘老师吃饭是我毕业那天,聊到家庭生活时,刘老师跟我分享了他和师母的人生经历,并告诉我“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,而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”。

我是刘老师的关门弟子,我毕业后他也随之退休,去了海南休养,但偶尔我们还会联系,他会关心我读博期间的科研情况,博士毕业后的就业情况。那年秋天,我们在电话中约好,等我工作定了,他回武汉来我请他吃饭,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这个约定成了永远的遗憾。

斯人已逝,精神长存。

冥冥之中,老天似乎早有安排,如今我也承担了《计量经济学》这门课程的教学,也许我没有刘老师那么渊博的知识、深厚的数学功底,但每次讲授这门课程前,我总会花一些时间梳理逻辑框架,希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计量的概念框架,让他们不至于在繁复的数学推导中迷失,也会在涉及重要的数学推导时反复查阅高数、线代、概率论的教材,希望能够尽量为学生讲解清楚。

在和我的研究生交流时,我常常会想起自己跟刘老师学习时的点滴,总希望能继承刘老师的精神,尽心尽责地指导他们,对他们要求更高一点,让他们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真正的有所学、有所得、有所获。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@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编:430200 电话:027-593675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