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快讯

首页 > 学院快讯 > 正文
【国情观察】让老去的时光更有温度
作者:郑东蕊、徐嘉欣、张秋文  编辑:汪伦 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31  发布来源:经济学院    浏览次数:

为深入了解养老机构在物质照料与情感陪伴方面的真实状况,7月28日,志愿者郑东蕊、徐嘉欣、张秋文走进武汉花园社区养老院,对院内老人的日常状态进行了全天观察与访谈。

走进养老院,初见的画面透着几分平和:庭院里,二三十位老人沐浴在暖阳中,他们无需轮椅,或悠然踱步,或闲坐聊天,勾勒出一派安闲的景象。然而,当脚步迈向建筑深处,光影逐渐褪去,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悄然展开——走廊尽头,两百余名老人或蜷卧病床,或静坐轮椅,电视机屏幕的冷光映在他们脸上,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,沉默仿佛凝固了时间。在这里,时间被割裂成两种形态:庭院中的老人拥有自由与活力,而更多的“沉默者”却被疾病与孤独困在方寸之地。

但是每到周日,学校的学生如候鸟般到来,他们带来的歌声、手工与童真笑声,成为老人们最期待的“暖流”。一位老人攥着孩子送的纸风车喃喃道:“这一天,消毒水的味道好像淡了些……”这看似微小的慰藉,折射出老人们内心对陪伴与温暖的深切渴求。养老院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老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,更需要正视老年人情感上的孤独和期待。在探访中,一位中风后卧床的老奶奶的故事令人揪心。她曾能用灵巧的双手剪出栩栩如生的窗花,能用笛声吹奏故乡的小调,但如今,病床与输液管取代了剪纸与笛子,她凝视窗外的眼神里,失落如秋霜般凝结。“机构里没人管这些‘没用的事’”。她的话语道出了养老院内无数被“流程化照料”遗忘的灵魂。文娱设施的匮乏、人文关怀的缺失,让这些老人连回忆中的热爱都无法重拾,精神世界逐渐荒芜。

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武汉市养老院的现状,也是许多养老机构现状的缩影:物质保障与精神关怀的失衡,让“养老”沦为“活着”的代名词。卧床老人因缺乏完善医疗保障对活动望而却步,孤独老人因情感支持不足而封闭内心。他们的晚年不应是“被照顾的沉默”,而应是“被尊重的绽放”——当医疗保障能让他们安心参与活动,当剪纸、乐器、读书会不再是“奢侈”,当志愿者与工作人员能用倾听与陪伴融化冷漠,老去的时光才能真正被温度点亮。

让养老院成为有温度的家,让老去的时光更有温度,不仅是添置几台娱乐设备,更是要看见每个老人背后的生命故事;不仅是安排几次表演,更是让日常充满细水长流的关怀。一位老人曾说:“我想要的不是热闹,是有人愿意听我讲年轻时的故事。”这份朴素的心愿,应是养老机构改革的起点。我们呼吁:养老机构需以“人”为本,构建医疗与文娱并重的服务体系;社会各界应携手行动,通过志愿服务、资源共享为老人搭建精神桥梁。唯有如此,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生命,才能在晚年继续绽放光彩,让每个笑容都温暖如阳,让每段回忆都芬芳如初。让养老院不再是“冷冰冰的容器”,而是充满温度的家——这里,老去的时光,终将被爱与关怀温柔托举。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@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编:430200 电话:027-59367570